专家云集赤峰!全国首届中蒙药材产业发展大会
近年来,蒙医药事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,蒙药医院制剂品种较多,其特色的蒙药资源品种为蒙药制剂的生产提供了原料药材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提高中蒙医药发展水平,推动中蒙药材产业绿色发展,多角度展示喀喇沁旗中蒙药材产业发展新成果。10月12日,全国首届中蒙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在赤峰召开。本草头条在现场为大家全程直播放送这场盛会,据统计截止发稿前,已有4万多人次参与观看和讨论。
本次大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、赤峰市喀喇沁旗人民政府主办,赤峰荣兴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、国药种业有限公司、恒德本草(北京)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,于内蒙古赤峰市福兴东方精品酒店举行。同期还举办了中蒙药材产业发展座谈会,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蒙药材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。
喀喇沁旗委书记房瑞、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卫权、中药品质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、法国国家药学院外藉院士、世界卫生组织顾问、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林瑞超出席大会并致辞。
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;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;中国中药材GAP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文全带来主题报告《中药材生产现状及高质量发展思考》,探究中药材生产和发展的问题。中药农业是利用药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,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中药材产品的生产活动,包括野生药材资源采集、中药材种植养殖、中药材野生抚育等方面。据统计,近十年中药材种植的总面积呈增长趋势,最新统计种植面积超过7000万亩。其临床使用中药材近300种已实现人工种植、养殖,人工总支养殖药材使用率占70%,药食两用种类需求高速增长,近十年需求增速贡献率超过80%。但中药材生产总体水平落后现代农业20-30年,主要体现在良种、灌溉、肥料使用和机械化四个方面。药材生产质量存在多种问题,如掺伪、掺杂、染色、增重、造假、质劣等,目前质优合格的药材只占10%。生长调节剂滥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且药材生产组织管理效能较低。面对新技术、新标准、新需求、新市场不断变更的今天,中药材生产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?王教授提出了生产组织立体化、生产技术科学化、生产设施现代化、质量管控过程化、产品交易多元化五个方向。
河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主任、河北省药用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河北省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谢晓亮以《新形势下的中药材生产》,谢主任从非粮化背景下的中药材生产出发,将国家防治非粮化的主要措施做了分析,非粮化的中药材生产土地利用主要有一般农田、林地和四荒地,应药坚决遏制住耕地“非粮化”增量,同时对存量问题摸清情况,从实际出发分类稳妥处置,不搞“一刀切”。在这种情况下中药材该如何种植发展?谢主任提到应发展生态化种植、专业化种植和可追溯化基地。由于我国药材优质率非常低,全面提升安全性控制水平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措施。中药材应安全绿色防控,我国2019年禁用农药名单发布,比药典委多了31种。河北省首次率先在全国建立一个第三方的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,2000多家基地,100多家制药企业,20多家筛选进入的农村公众企业用户平台,从整体生产过程来管控中药材的质量。
“预计2020年,工业饲料总产量2.28亿吨,比2015年增加2200万吨,每年增加450万吨”,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、研究员戴小枫用《中药材综合开发与循环利用》带我们了解我国饲料产业规模目前稳居世界第一,饲料企业数量趋于稳定,规模快速提高。戴所长提到,畜牧业养殖发展也存在着制约因素,如盲目引种、超负荷生产性能、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和养殖技术落后。由于高机械化的养殖规模,疫病问题突出,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国人梦魇。调查发现,2018年养殖使用的兽用抗菌药种类有69种,制剂种类为199个。解决畜禽绿色健康养殖戴所长提出要主动健康,防重于治。2020年饲料端禁抗、养殖端减抗、产品端限抗,常见途径有使用生物发酵饲料、抗菌肽类、寡糖类制剂、微生物类添加剂、植物提取物、饲用中草药、酶制剂等。目前我国饲料添加剂行业,按照2-5%的保守添加量估计,未来动物绿色生产的2.2788亿吨饲料将至少需要544.76-1139.40万吨可饲用的中草药。目前饲用中草药常用添加剂种类为补气类、化湿类、清热解毒类、生殖健康类等。
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郑志安以《中药材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》为题发表演讲,他分享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中药材生产机械化案例,中药材生产机械化,实现中药材质量更好、效率更高、效益更优、结构更新,与环境和资源的协同度更和谐的新产业形态。郑教授提到中药材农业机械化存在机械配置与匹配难掌握,投入沉没风险大等问题。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把握机遇与挑战,努力创造条件,因品种制宜、因地制宜、先易后难、逐环节突破、成熟一项应用一项,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。他强调中药材农业机械化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,尤其对北方平原区中药材生产有借鉴意义,加强投资拉动硬实力,需要人才和创新,促进中药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、从有到全、从全到好、从好到强的逐步升级。要把握“药”的定位,基于“三因子、六属性”要求选择中药材生产机械,“药以治病,因性为能”避免陷入农产品特征,对特殊性认识不足;中药材生产应尽快回归到“药(药性、药效)”和“文化”内涵,强调“机”的适用。
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资深专家刘红卫分享了《赤峰中药材产地加工提质增效的出路与建议》,他以赤峰荣兴堂药业有限公司为案例,分析得出赤峰主产品种已经形成,加工能力继续提升,存在加工方法落后简单,鲜货外销实属无耐等问题,他建议放开趁鲜加工门槛,工艺改进管控质量。他表示未来赤峰饮片加工前移产地,一体加工体质增效。中药材在产地直接加工可减少有效成分流失,大幅度降低劳动成本,且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。赤峰自然条件优越,可种中药材品种多,农民选择余地大。他建议:一是做好《赤峰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》与顶层设计;二是成立赤峰中药材产业发展局与赤峰市中药材产业协会;三是培育赤峰优势品种,着力打造成全国的优质道地知名品牌;四是出台优惠政策与资金补贴,重点配套相对应的药材产地加工设备与新兴烘干设备;五是造就一技能人,如育苗专家、产地加工技师等;六是形成赤峰产业基地;七是形成蒙东集散中心:赤峰蒙东中药材交易中心(市场),实现赤峰中药材产业发展。
人民对美好的生活的需要首先就是对健康生活的需要,中医药在健康养生和防病治病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包括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中药材都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,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。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将大力推进少数民族药材和药企的发展,辐射助力中蒙地区乡村的中医药发展振兴!